查看原文
其他

资源垄断、算法机械……论文查重何以防不住“小人”?

陈璠 谷珵 光明社教育家 2022-12-10


教育家 · 快评




近日,演员翟天临在微博中发表了3条与论文写作、查重相关的微博,恰逢2021年毕业论文提交高峰,查重“声讨”此起彼伏。学生们不由分说地将矛头指向翟天临,将愤懑宣泄于他的微博评论中,“都怪你,查重这关越来越难过”“查重费用你能报销吗?”……


时间回到2019年,翟天临因学术不端被撤销了博士学位,随后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当年,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查重率合格要求便由30%以内降为20%以内,更为严苛的降到8%以内。翟天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严把论文质量关,但正常的学术审查不足以令学生“头大”,声讨背后,真正引发众怒的其实是论文查重过程中的诸多乱象。



知网垄断论文资源,查重价格水涨船高。中国各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是知网的客户,知网在学术资源市场上的占有率排位居首。目前大多数学校用的都是知网的查重系统来进行定稿。知网查重系统并不对个人开放,为论文重复率担忧的学生为寻找检测渠道,不得不转身叩响电商平台的大门。


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知网论文检测”会出现数条结果,月销量最高的产品已达到近9万。据某店铺所售产品的历史价格信息披露,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硕博论文查重价格从140元飙升至1380元,论文检测高峰涨至1980元。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群体而言,1000多元相当于半个月甚至整个月的生活费,无疑加重了学生的生活压力。


据媒体梳理,中国知网的前身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其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为国家标准下发执行,以及教育部关于要求本科和研究生论文进行检测等政策的发布等。将学术资源集合,本意是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但经过市场化的发酵,查重服务变成了垄断服务,在其商业化运营中,公共利益被搁置一旁,并未得到理想中的良好维护。


社会的拷问、学生的“声讨”似乎不能阻止查重价格上涨的步伐,众多学术研究及其产品生产机构集体的不作为还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局面,而最终的付费者只能是学生。



查重算法过于机械,降重团队异军突起。“名人的原话、专业词汇都标红了。”“为了降重,论文改的面目全非。”网友的讨论充满了无奈与心酸,直指查重的算法问题。


算法过于机械到底有多可怕?有学生将专业词汇“无水乙醇”改成了“百分之百的酒精”,有学生将“《钗头凤》分为上下阕”一句改为“《钗头凤》这首词共两阙,不仅有上阕,还有下阙”。“花式降重”使论文变得冗余、词汇别扭,阅读体验必然变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徐英瑾教授指出,常识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们所说的人类知性和人类常识没法编程化。这意味着,从某方面来看,查重系统引以为傲的智能技术存在漏洞,使勤恳写论文的学生也被卷入反复降重的大军中。


机械的查重算法催生了降重行业。一些学生出于懒惰心理,投机取巧将论文委托给“专业”降重团队,而降重团队不过是“洗稿”高手,靠同义替换、变换句式、语义转述等方式赚取高昂的降重费用。据某降重人士透露,由于降重紧盯重复率,操作过程中极有可能删除文章中的关键词,从而影响到句子乃至整篇文章质量。学生不过是用金钱换回一篇支离破碎的稿子,不仅对其学术能力的提高毫无助益,还会破坏学术公平,伤害自身创新能力。查重系统本意是应用智能化技术,为学生、教师服务,如今却服务了商家,成为某些人的“摇钱树”。


以论文查重的形式反对学术不端,出发点是要遏制论文抄袭、观点剽窃等问题,然而查重中的诸多乱象不仅可能防不住“小人”,还有可能将“君子”挡在学术大门外。过于依赖技术手段的论文评判标准已给学生带来困扰,学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论文查重渠道?论文查重的算法能否优化?论文不合理的“标红”部分能否提出申诉?相关机构是否能加大对查重服务的监管、规范?各大高校是否考虑将学术产品及其相关资源互通共享,共建学术资源市场竞争的新态势?一个个问号背后,是对清除论文查重乱象的吁求,也是营造一方纯净学术空间的期待。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陈璠 谷珵






取消招收学术型硕士,专硕培养扛得起大旗吗

成都49中事件:看见那些被忽略的“好孩子”

《小舍得》引爆教育话题,警惕“以爱为名”的暴力

花5800元让学生买平板 | 智慧校园不应成为逐利场

焦作姚老师职称评审案宣判 | 基层治理思维要跟得上现代学校发展的脚步

教育局局长为学生跳霹雳舞,重塑了教育官员的形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